第三百六十四章:磨刀石(2/4)
溃。</br>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松锦之战,明军的准备并不充分,落败也属正常。</br>但是按照常理来说,再如何,也不至于遭逢如此的惨败。王朴,是无容置疑的罪人。</br>战后,王朴以</br>“首逃”之罪被斩。不过这一次,王朴并没有机会出现在松锦。现在大同镇的总兵是出身北地将门的姜镶。</br>历史上的姜镶先降大顺,再降满清,后来又再度反清,最终身死城破。</br>姜镶的品德和名节虽然有亏,但是再如何,也比王朴要强的多。除去大同总兵变化之外,北地九边各镇还有一个变化。</br>因为陈望的影响,曹文诏没有战死在湫头镇,仍然活跃在朝廷的内外。</br>青山关之战后,曹文诏没有南回,而是被留在了北地。原先援剿总兵官的职位自然是卸任了,曹文诏被委任为蓟州镇总兵官。</br>这一次松锦,明军大概率还是会败,因为最为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改变。</br>但是这一次的松锦,应该不会败的那么惨痛。现在整个北国的视线都聚焦在了松锦一线,九边诸镇全都已经是开始戒严。</br>随着松锦一线事态的不断升级,明廷也陆续派遣了不少的援兵赶赴辽东,支援松锦。</br>虽然松锦之战大规模的交锋,要在崇祯十四年的三月,也就是明年的三月,随着洪承畴带领八总兵进军才会开始。</br>但是除了陈望之外,这件事自然是不可能有人清楚。现在因为辽东的局势越发紧张,北地所有的明军都处于战备状态,不敢擅动。</br>无论松锦最后的结果如何,明廷都将处于无力抽调北兵南下的局面,所有的兵力都将被用于防备建奴。</br>而这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时局正在向对于陈望有利的方向发展。就在陈望思索之时,一阵脚步声正好从陈望的侧后方传来。</br>陈望微微偏头,正好看到领着数名甲兵巡营回来的陈功,有些疑惑问道。</br>“巡完营了?”这段时间都是陈功在承担巡营的任务,一般来说巡营需要花费的时间应当在两刻钟左右。</br>但是现在时间应当才过了一刻钟,还不到平时的一半,陈功就先行赶了回来。</br>事出反常,必有不对。</br>“刚巡营到了一半,营外的夜不收就接到了监察所从北地送归的情报,他们不敢怠慢,送呈了上来。”陈功走到了近前,将一件密装好的竹筒呈递过来。</br>竹筒之上火漆完好,封装也完好,刻着两条浅痕。这是监察所常用传递的印信的方法,竹筒外的划痕代表着消息的紧急程度。</br>一条是普通的情报,两条是加急情报,须加急处理。刻三条则是代表着极为重要,须不惜代价,火速送达。</br>陈望打开了封装,看了一眼筒内了书信,然后将其交给了一旁的卫兵。</br>监察所传递消息,自然不是用的明文,传递过来的信件还需要根据对应的密码本翻译。</br>身侧的卫兵接过了陈望手中的书信,向着偏帐快步走去,寻人翻译信件。&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