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 34 章(1/2)
辕固生, 儒家齐诗派的创始人,但却是最固执,最讨厌的鲁儒一系。众所周知, 鲁儒仗着先师孔子出自鲁地, 而对儒家的别地学者乃至法墨指指点点,觉得前者是不懂周礼的庶流,后者是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
最无语的是, 他们骂完不对头的法墨与内部学子不够,还把矛头指向关系尚可, 并且
总之
这般看来,辕固生这厮儿能让刘瑞感到头皮
毕竟要是处置这些讨厌鬼,不仅会给民间留下“昏君”的印象,甚至与其不太对付的别家学者都会站出来指责皇帝, 逼其承认迫害学者的罪行并保证不犯。
让人头疼的是,鲁儒特别会制造谣言,搞出诸如焚书坑儒,高祖溺冠的千古奇冤。
如果刘瑞没记错的话,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辕黄之争。
也是由于这场探讨汤武是否受命于天的辩论, 既是儒家反杀黄老的开始, 又是窦太后
作为黄老学的死忠粉, 窦太后对儒家的厌恶
因为邀博士过来辩论,所以馆陶长公主带着阿娇提前告退。
刘启赶到时,下意识地瞥了眼努力压低存
跟
然后又与长寿殿里的道袍老者见礼,自报家门道“吾乃齐诗派博士辕固氏西汉时对学者的称呼为姓生或姓公,当然也有开创门派的得到姓子的尊称。”
留有灰白长须的老者拱手回道“吾乃道家黄氏,略通老庄之言,承蒙太后青眼,特来东宫讲学。”
刘启瞧着辕固生与黄生相互见礼的模样,虽是装出一副“百家兴盛,朕很欣慰”的样子,可是
面对阿父的偷偷求助,刘瑞木着张脸,假装欣赏桌上的漆具,恨不得冲刘启翻个白眼。
你都劝不了窦太后,他这个作孙子的就更没辙了。
刘启见状,自是暗骂臭小子派不上用场。
而
几个不大受宠的公子哪见过这般阵仗,自是如刘瑞般低着头,努力降低自己的存
上座的窦太后见状,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开始吧”
“诺”小黄门们搬来垫子,两位博士先是向上一拜,然后又与诸公子见礼,随即就汤武灭夏是否受命于天而开始辩论。
因为黄生年长,又是太后的座上宾,于是
黄生也不含糊,开口便阐明立场,直截了当道“汤武居诸侯之位,承先祖之位却无先祖之德,诺苍天以忠君而失信于君,实乃逆臣也,故其非受命,乃弑。”
“黄生此言差矣。”辕固生立刻反驳道“夫桀纣虐乱,造倾宫而筑鹿台,杀豢龙而剖比干,役九夷而压诸侯,岂是天命所归,长久之君故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告其罪。黄生既奉老庄之言,应知受命于天亦是受命于民,若非桀纣失民心,终古箕子皆远其君,汤武又何以已立非受命为何”
“孔甲昏庸,但其孙
辕固生闻言,即使是
“放肆”涉及高祖刘邦,上座的窦太后怒不可遏地拍了下桌案,喝道“竖子竟敢非议高帝”
“母后息怒。既是我汉家请邀博士辩论,而且又议大位正统,若是因此动了怒气,责罚博士,恐令天下觉得我汉家是斗筲之人。”刘启赶紧灭火道,随即又看向两位面色不善的博士,然后看向刘瑞,问道“瑞儿是最早来的,想必已与黄公交流一二,所以瑞儿怎么看”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刘瑞,就连辩论的中心辕固生与黄生都露出复杂的表情,猜测这个过老子,师从窦婴的薄皇子会作何解释。
刘瑞相信落到身上的眼神里绝对包含不怀好意,同时也
然而这个坑他的人毕竟是皇帝,刘瑞就算骂上了天,也得先把面前的难关给化解了。于是
黄生与辕固生自是回道“公子,请。”
刘瑞知道这个议题无论偏向于谁,都会威胁刘氏汉朝的统治,可是
所以刘瑞的重点不是附和辕固生的话,而是给黄生乃至窦太后挽尊“儿臣以为,高帝并非是代秦即天子之位,而是承民心以清君侧,顺天命而继大位。”
辕固生对刘瑞的说法嗤之以鼻,但还是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姿态。
“高祖以布衣之身而遇贵人,于楚旧郡而为秦吏。故
辕固生与黄生对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