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1/2)
刘启按照窦太后的意思讲辕固生扔进彘圈, 但也不能真的让其死于兽口,否则天下传着传着就成了“汉效秦皇,焚书坑儒”, 就连史书也会留下“辕固生与黄生辩论后不觉己输, 从而对黄老学和太后出言不逊,导致被太后下令扔进彘圈”的记录。搁
况且这时的书人抛开嘴碎的毛病不谈,对于百姓肯定是比高高
彼时汉朝还未脱离战国时的授道风气,尤其是
甚至说句夸张的话,相较于工业革命后的觉醒者,西汉的古人可是
更憋屈的是, 元朝以前的中国史官可是非常有骨气的, 无论是战国时的崔柕还是东晋时的恒温都不能阻止史官的刀笔,甚至连汉武帝,唐太宗都无可奈何。因为
至于元代那是建国时连史官是什么都没搞懂,而且就算学着汉族搞了史官,那也是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野史趣闻都一并写进史书里,导致后世研究元代资料时还要判断真实性是否可取。
至于明代那是因为胡惟庸案和方孝孺的十族案过于震撼,导致史官的笔头弱了不少,但也不会美化堡宗或木匠皇帝。甚至说得不好听点,乾隆要是搁
刘瑞知道以刘启那只能垫脚的子女地位,想要劝窦太后高抬贵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场外求助馆陶长公主和袁盎,两人一个窦太后的心肝宝贝,一个窦太后的贴心闺蜜好说歹说了两三天,才让窦太后为着先帝的名声放其一马,但是要辕固生立刻滚出关中地区都不留对方养好伤再走。
刘瑞
“难为辕固生了。”刘瑞知道彼时的诸生都得学习君子六艺,个个都是拿剑就能比划两下的高手。现代讨论起儒家时,也曾冒出汉唐儒者见了南宋儒者,一定会气到表示“莫挨老子,晦气,晦气。”
一旁的人听了也是苦笑不已。
窦太后要弄死辕固生,皇帝却执意保他。上林苑的小人物们搁
刘瑞见了,也是感同身受道“你也辛苦了,给他请个大夫吧可别真的死
“那太后”
“太皇太后不会让辕固生死的。”刘瑞给禁圃尉吃了颗定心丸“太皇太后不会让他死的。”
禁圃尉原本想着口说无凭,谁知你们会不会认账,不过想着太皇太后估计也就这几年了,犯不着为了辕固生毁掉一辈子的好名声,所以将其捞出来也是情有可原。
“那就多谢公子。”无论如何,有长信宫背书,他
们这些小人物也能好过了。
刘瑞点了点头,刚出上林苑就被刘启官宦令请到宣室,看着刘启露出一副头痛欲裂的模样。
呵你也有今天。
毫无怜悯之心的刘瑞下拜后缓缓坐下。
上座的刘启抬头瞥了眼刘瑞,随口问道“辕固生那厮儿死了没”
“托您的福,死不了,而且太婆也不想让辕固生死。”
“呵”刘启听了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露出一抹冷笑“他是笃定了我不敢杀笃定了太皇太后还要顾着先帝和自己死后的评价,所以会出手保他。”
“竖子真是个竖子”气急败坏的刘启已经忘了自称为“朕”,直接将桌案上的竹简一一扫下,震出一圈“哗啦哐当”的噪音,让宫里的黄门女婢无不心惊胆战地伏地颤抖,生怕触碰天子之怒。
“都给朕下去。”刘启的胸口起伏如攻击中的大鹅,缓过神后让宦官令出去望风,然后瞧着下座的刘瑞,突然笑道“窦婴那混账辞了太子詹事的头衔,你是让人顶上比较合适”
刘瑞听了,出来下拜道“父皇,儿子还不是太子,更不像其他宗室般
“祖制不祖制的,不还是朕一句话的事吗”刘启有些不耐烦道“你这混小子就别跟朕打马虎眼。有太皇太后
而且看太皇太后的情况,虽然
刘启迟迟不立太子之事已经让朝中的守旧派非常不满,要是刘瑞到了刘启自个儿封太子的年纪还未得封太子,那长信宫的太皇太后怕是要找他问话了。
所以这一刻,刘启是真心实意地想听听刘瑞的想法。
然而刘瑞信吗
他信个锤子。
这年头爹坑儿子的还坑得少吗
不过刘启既然敢问,那刘瑞也不客气地拉人下水咯“要是由儿子来选,那肯定是栗姬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