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1/2)
“这不合理啊”相较于直接开撕的同门, 榜上第六的宁成除了高兴自己的前程光明璀璨,便是好奇太子对儒家的真正态度。按理说,鲁儒
宁成虽是法家,但却没有维护道统的决心,所以不想掺和那些斗殴游行, 以免丢了自身的名次。
可是他前几天装死还行, 之后便有愤愤不平的法家子弟上门游说,加之有人提及太子詹事窦婴对法家看不顺眼,若是让太子宫里遍地都是儒家子弟,那他就算才比李斯也无计可施,所以才对此事上心起来。
当然, 宁成也有效仿前辈, 来个法皮儒骨的偷梁换柱。然而考虑到此时的儒家正是诸子百家的集火对象, 而晁错郅都又深得圣宠, 所以宁成也只是想想, 还不敢付诸于行动。
好
此次科举里儒家占了进士及第里的第一第三,黄老家虽比不上儒家,但也有汲黯这个榜眼撑着,并且还有“一门双进士, 兄弟同上榜”的段子供人津津乐道。
而反观法家
不能说是输麻了,但也算
这对已经蒸蒸日上的法家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更不利的是, 此次科举也将成为勋贵黔首选择学派的风向标。
毕竟能为理想而死的高尚者是少数, 多数人的目标还是升官
特意拜访的张汤吹了吹茶碗上的热气,失笑道“这正说明太子公正,不以私事论英雄,而是看实力说话。”
宁成瞅了眼镇定自若的张汤,明白对方幼时审鼠的经历,更知道此人与内史晁错的关系,于是问道“张兄好气性,居然不嫌宁某贫寒,大老远地过来喝碗茶。”
张汤仿佛没听懂宁成的讽刺,微微一笑道“毕竟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咱们还有好多茶好喝呢”
宁成嘴上骂的正欢,可私心里并不像跟张汤闹僵。正如对方所说的那样,二人同为法家子弟,搞不好日后得像晁错郅都那般相互扶持,加上张汤的排名高于自己,又与晁错有旧,所以很快就摆正了态度,笑着给张汤添茶道“我刚才为酸儒的事胸有怨气,言语间多有冒犯,还请张兄不要
“宁弟这是哪儿的话。”张汤见对方上道也加深了笑意,语气温和道“我也说了,咱们以后还得天天见面呢这等小事又何必放
二人你来我往地又说了些漂亮话后,宁成终于直入主题道“张兄对科举后的种种争议有何看法”
宁成本想用“暴动”一次,可是想想自己的排名又选了个比较温和的说法“据我所知,开始闹的大多是没上榜的学生,而上榜者都闭门谢客。”或是到勋贵遍地的尚冠里躲避几天,至少得到宣室殿或太子宫出面说话才能出来
对此,各派的山头都没意见,甚至还将想出头的上榜学子都压了下来,鼓励那些天赋不够,或是想给师兄弟当幕僚的出去闹。真可谓是把“算计”明明白白地写
“咱们的目标是把儒家弄残,而不是把已经考上的学子都一并赔上。”张汤可不像宁成那样小心翼翼,而是
“再不济也是把儒家钉
是不能有错的,所以我们泼脏水时如何避开他们就是个大难题。”
这也是黄老家和法家吼了几日也只是从太子詹事和北平侯世子的立场上进行诬陷,而没把刘瑞拉下水的主要原因。
因为对于天下学生而言,科举极有可能让他们摆脱身份的限制,能以更轻的年纪
毕竟举孝廉的时间成本和宣传成本实
那样一来,别说是诸子百家里的其他门派和已经考上,准备给自家镀金的勋贵们能活撕了他们,就能他们的内部也会因此产生诸多矛盾,乃至走向分裂。
只是
“黑锅总是得有人背的。”宁成听了张汤的话也是叹了口气,苦恼道“皇帝不背,太子不背,黄老家和法家咬死自己是受害者,儒家也要死自己没作弊,那黑锅得由谁来背”
“总不能莫名其妙地消失吧”话到最后,宁成竟玩笑般地说道。
然而他没料到的是,这一猜测其实是最合理的。
因为刘瑞至始至终就没想让诸子百家里的任何一家背锅。
他的目标是将事情吵大后顺理成章地答应各家的查卷要求,“勉为其难”地向天下公布上榜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