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1/2)
众所周知, 政事只要不上朝会,不下明诏就还有周旋的余地。而要是
众人不免偷偷看向窦太后和老丞相, 只见二者面沉如墨,竭力克制自己的脾气。
窦太后当然能借孝道影响皇帝的一言一行, 但也只能影响, 并不敢如吕后那般直接以诏书硬刚诏书。且不谈薄姬还活着,极有可能与窦太后公开交谈,就说刘氏宗亲还没死绝了, 窦太后要是敢这么做那么一个“祸乱朝政”的名声是免不了的。连带着窦家也得一起完蛋。
至于老丞相
作为能限制皇帝的相, 申屠嘉当然能像当年的萧何张苍一样把皇帝的诏令给打回去。甚至
可问题是皇帝的诏令是要记档的。
而被丞相打回的诏令更是会引起讨论。
刘启那厮儿肯定不会
面对这种诏令,申屠嘉要是打回去了,那他别说是这辈子的名声完了, 就连死后也得留下骂名, 遗臭千年。
而对看热闹的黔首来说, 提议公开的皇帝太子肯定是没问题的, 即便是有问题,但是看跳的人那么多,也能脑补出欺上瞒下的剧情, 然后
所以现
算算日子, 大后天就是朝会了。
要是让皇帝
而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各位也没必要着急一时,不如
“诺。”皇帝都明着赶人了,被呛得没法回声的勋贵学子们也不好留下,只能挪着乌龟似的步伐缓缓离开。
刘启见状,更是不悦道:“晚上加道虾油豆腐。朕今天胃口不好,得吃些好消化的。”
人们听出了皇帝的指桑骂槐,于是羞着不知薄厚的脸皮赶紧离开。
刘启标榜自己是孝子,自然得送窦太后回宫。
而刘瑞
“母后,不是儿子要闹事,而是有人想借儿子的良心闹事。况且连父皇和闹事的人都没想找儿子的麻烦呢你也不必那么忧心吧”刘瑞知道薄皇后胆小怕事,好
“太皇太后也是这么想的。”薄皇后点了点头,心有余悸道:“好
刘瑞闻言弯了弯嘴角,知道薄家没敢把让刘瑞替其开后门的事告诉薄皇后。只是随着薄姬的年岁渐长,薄家总有求到皇后的那日。
只可惜跟薄姬相比,薄皇后的人生挫折也不过是丈夫不惜,宠妃跋扈。可她毕竟是薄姬的堂侄女,加上婆母本就吃过宠妃的苦,所以对薄皇后还算体贴。这也导致薄皇后虽然有
这对薄皇后而言,也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
“瑞儿,您说陛下会不会一犟到底,真的
而这也是薄皇后的另一担忧。
“不会。”如果刘启真要掀桌,那也会是突然
“事情闹到这一步,两宫太后已经没法管了。那么只能勋贵学生们挨下这掌,或是向父皇求饶。”经过刘启的操作,受益匪浅的刘瑞算是看懂了什么叫政治的妥协性,以及给人狂扣大帽的节奏掌控度。
难怪父皇这几天都不
“高,实
想想这些学派的受众遍布国内的各大阶层,刘瑞便越
而如刘瑞所料那般,朝会前的这几日里不断有人拜见陛下,甚至以丞相为首的重臣们与刘启彻夜长谈了两次,走出宫门时的脸色也是一次比一次难看。
“大兄,听父亲说,琼林宴要推迟了”汲仁
“心不静就去把道德经抄上几遍,或是给家里的孩童们念念书,总好过像碎嘴仆役般小家子气。”汲黯自打科举结束后就对考试所用的麻纸念念不忘,想法设法地想搞到配方或是擅长制纸的工匠。
然而麻纸皆由思贤苑的墨者工坊,加上制纸的工人要么是墨者,要么是少府的隶匠。汲黯就是想插上一脚也找不到缝。
而与诸子百家相处较好的黄老家都如此,那儒家就更不必说了。
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麻纸相较于布绢和竹简的便利性。
太子既然拿出麻纸用以科举,并且还极为大方给了草稿纸就证明此物成本不高,绝对可以大规模生产。
现
而各大学派谁能掌握麻纸的制作先机,谁就能
无论各大学派愿意与否,他们都有求上刘瑞的那天。
尤其是
对此,刘瑞倒是笑容真诚地接了几笔订单,但是对公布技艺或是让工匠徒一事闭口不谈,直言要与墨家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