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神圣吴承恩(5/5)
吴承恩中断了写书。”“这主要就是明朝社会太过严厉,对言语和文字的控制力度是很大的,这也导致了吴承恩这种超前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后来自己人到不惑了,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
“吴承恩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专心的把《西游记》全部写完,中国一代名著由此产生。”
“正因为吴承恩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才让他看透了人性,看清了世态炎凉,写出了《西游记》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著。”
张居正:吴承恩隐身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才是他真正的化身。
《西游记》仿佛距离现实最远,但其实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诸多现实问题。
比如教派的虚伪,人性的复杂,官僚体系的**等。
誓要将批判进行到底的吴承恩更有妙笔生花,把自己也写进了书中。
吴承恩化身为书中人物,以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直接鞭挞腐朽。
吴承恩在书中的化身不是旁人,正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孙悟空是吴承恩的化身,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足依据的。
玉皇大帝请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遭受灭顶之灾。
书中有一首诗评说道,偷桃偷酒游天府,受录承恩在玉京。
这首诗感叹的正是孙悟空的身世遭遇,而吴承恩的名字赫然在目。
吴承恩把自己名字嵌入其中,与孙悟空同病相怜的情愫一目了然。
孙悟空一心想施展远大抱负,却不料被官僚体制戏弄玩耍。
虽然被封为齐天大圣,有了天庭官职。
但已厌烦了腐朽与没落,便毅然决然抛弃所谓的天恩厚禄,走上一条改天换地的道路。
而这,正是孙悟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吴承恩的遭遇跟孙悟空有着惊人相似,也是因为不溶于官府衙门而退隐山林。
随后奋笔疾书鞭挞丑恶,潜意识中也有着换了人间的想法。
只不过,吴承恩没有能力和条件付诸实施,只得借神话小说里的孙悟空来痛快发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