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玄方国覆灭(1/2)
吴濬在元梁整兵十天,一来让他的王府‘侍’卫军和常羊们更好的演练配合,二来,他也是要借此整肃军纪,约束一下这东拼七凑起来的五十万大军。什么,怎么会有五十万了。刚刚不还是只有二十万吗?
没错,元梁城投降才两天,各地涌来的军队居然到达了五十万的一个惊人数字。不过除掉亚丁国五万,白牛国五万,禹州国一万之外,剩余三十九万大军中,吴濬的嫡系部队实在是太少太少。从北郡带出来的三万骑兵,在元梁城不过是一万五千人,一万王府铁骑在法章带领下,正在进攻辛陆部落。还有五千人在明恩带领下,守在韦方城。剩下三千多人,被零零碎碎的排到各地,当了税吏、征粮官和征兵官。
而元梁城,三十七万人,都是因为响应吴濬讨伐苏曼龙而来的义勇军。(说的好听就是义勇军,说的难听,就是针对苏曼龙的各路反贼。)
吴濬要把这些人都串起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确要费一番心思。这个难度,就像当初华盛顿在统领十三个殖民地民兵组成的大陆军一样困难。既然华盛顿能做到,吴濬肯定也能做到,既然他的前世记忆里有这个方面的知识,吴濬只会将这个事情演绎的更加完美。
首先,他召开了联军将领会议,要求他们尊自己为王。
什么王,北郡王吗?不,是玄方国之王。不过他可不想让国号再叫玄方,为了与敌人加以区别,他选择自己登陆的地点为国家的国号,就叫荻原王国。定下国号之后,定国都为元梁。同时,定下自己的疆域,为玄方国六部二十郡外加荻原郡、‘玉’山道郡、珍穆岛、小穆岛、培提岛、北郡三地、狼骑山、飞龙草原、海西草原。
吴濬这个诏告一出,那就等于告诉天下,北郡六地,他是要迟早要回去的。
然后在联军将领会议上,他要求各地迅速建立议舍论政制度,领主只负责军事管理,征募三吏由吴濬直接委派。同时,要求各地建立陪审团制度,设立司法所,进行司法镇压,吴濬定期派出提刑官查核各地司法案件。各地应在三个月内建立商栈、‘交’易所、城‘门’司,驿站,开展贸易。也就是说,吴濬把他在北郡搞的一套,原原本本的全部都搬到玄方国这里来了。
稍有不同的是,吴濬专‘门’针对司法体系做了修改,建立了陪审团制度。此外,吴濬还在新设立的义仓管理工作,增加了救助流‘浪’者和介绍工作的职责。
白牛国和亚丁国对吴濬的这一套雷厉风行的做法,除了表示敬佩之外,剩下的还是敬佩。不过也只是敬佩而已,他们只是找到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来学习,比如提刑官制度,比如义仓制度,还比如商栈和城‘门’司的开关贸易制度。
学了这些也就够了。
十天后,吴濬再次要求三军将士向他发誓效忠,随后发布三条军令:“家有双亲而独子者,归。家有丧亲守孝期内者,归。家有兄弟而亲有卧病者,归。家有妻子妊娠待产者,归。家有幼儿未满周岁者,归。家有妻室卧病者,归。家有兄弟残疾者,归。”
这个命令,简称七归令,就是让符合以上七个条件的士兵,立刻回家,发给盘缠。吴濬的心思很清楚,家中有事的人,用心必然不足,‘精’神必然不集中,战斗力必然要若,阵亡牺牲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吴濬要的是一支没有后顾之忧的军队,而不是拼凑起来的杂牌军。
这七归令一‘精’简,五十万大军就剩下四十万了,白牛国、亚丁国、禹州国的将士纷纷羡慕荻原国的士兵,有个好领袖。他们心中,纷纷种下了仰慕吴濬的种子。
亚丁国的将领,是王叔白珅带着两个公主,姐姐叫白英,冷酷无比,妹妹叫白‘玉’,倒是温和可爱。别小看了这两个娇贵公主,这两个人的修为都已经到了玄枢境界,眼看就要进元婴了。白珅更是以一个纯阳修士的身份,对她两进行辅导。
白牛国的将领,却不是王室,而是一个叫做王戚的法师,境界到了灵机,也就是断魂前期。此人言语不多,但是目光‘阴’沉。这种目光,只有吴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