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1/2)
薄姬虽然有意跟刘瑞多聊一会儿,但是她的身体素质“去吧等天气回暖了,孤就跟皇帝说说,让你跟田叔学习兵法和黄老之术。”或许是年轻时见过是始皇高祖扒了儒生法家的傲骨,兼之把黄老学
如今挑选田叔给刘瑞启蒙一是因为田叔是乐巨公的弟子,擅兵且对黄老之学颇有研究。二是因为田叔
刘瑞觉得薄姬不愧是白莲花大父的生母,搞平衡的手段真是如出一辙。
离开长信宫后,刘瑞也没有回到椒房殿,而失去长寿殿给窦太后请安,然后向忙人阿父汇报工作。
窦太后虽然眼睛坏了,但是对朝堂后宫的把控就跟明镜似的,而且因为先帝移情于慎夫人的事,加上有个活得太久的婆婆压
不过闹过闹,
毕竟抛开政坛上的纠纷不谈,薄姬
最重要的是,有栗姬做对比,窦太后对薄皇后这个儿媳也没啥不满。
至于刘瑞。
“孙儿特来给大母稽首,敢问大母近期睡得可好,进得可香。”
听着下方脆生生的童声,以及女儿每次进宫都会感叹“天下没有比小十更标志的小儿”的感叹,窦太后对刘瑞便讨厌不起来。
况且跟甚少过来问候几句的其他皇子相比,刘瑞不管是装的还是真心实意的,都比那些不敢行动的好上一点。
说来也是奇怪,自打有了刘瑞,椒房殿的名声倒是一日好过一日。
不仅是宫里说得上话的对薄皇后母子评价很高,就连一些不起眼的小黄门,小宫女也都爱往椒房殿凑,觉得那里可比栗姬的凤凰殿,程姬的鸳鸯殿更为舒适。
“孤这几日倒没什么,就是不知太皇太后身子可好心情可佳”窦太后对刘瑞的态度虽然称不上不冷不热,但也很少会像今天这样带了丝热切。
“回禀大母,太婆的神还好,只是年纪到了,就算保养的再好,也得以静养为主,不宜操劳,更不宜烦心。”刘瑞听着窦太后的语气就知道对方肯定是有求于他。
果不其然,
想起封到梁国的小儿子和几天都难得过来的大儿子,窦太后的心理便泛起酸水,同时也对丧子的婆婆产生怜悯。
她好歹没白
“你父皇忙着国家大事,梁王又不
“孙儿也知道馆陶姑姑最得您意,可是太婆前脚刚因受贿一事训斥了姑姑,令其闭门思过,后脚就有人替姑姑求情也不太好”刘瑞装出害怕的样子,瞅着窦太后脸色一沉,随机又话音一转道“不如再等一段时间,寻个吉祥的日子让太婆公开解了馆陶姑姑的禁足,不仅能了太婆与馆陶姑姑的间隙,也能让太婆和阿父不那么为难。”
别说是刘启,就连刘瑞也非常两边为难,左右不是人的处境。所以先答应窦太后的请求,但是留个准备时间,模糊下事成之日也
可是落到窦太后耳里,跟人讲条件,尤其是跟孙子讲条件让她很不舒服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人家说得
要是她前脚强迫刘瑞去薄姬那儿给馆陶长公主求情,估计以薄姬对刘瑞的偏疼,后脚就会想方设法地让窦太后不快。
所以要搞定刘瑞,不付出点什么不行。
只是这人小鬼大的刘瑞到底想要什么,窦太后竟一无所知
“大母也知大父过后,为了彰显天家慈悲,同时也因宫里的役者大都过了不惑之年,所以放了批垂垂老矣的小黄门和女官出宫,允许他们告老还乡或为先帝守灵。”刘瑞突然肃了仪态,然后朝上拜了拜,口齿伶俐道“先帝与父皇隆恩,赏了退役宫人们不少银钱,以此感谢她们对汉家的一片忠心。可是孙儿想着宫里的役者要么是国破家亡的可怜人,要么是被不想卖儿鬻女的父母送进宫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红颜皆白
刘瑞起身,想起白居易的宫词,于是对着上座的窦太后和动容的左右宫人缓缓道“ 泪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小黄门们倒也罢了,毕竟他们出了宫也没有生路,只能去道观或者皇陵了却余生,可那些
“所以孙儿恳请大母与太婆出面,给宫里的可怜人一个恩典,允许她们二十五岁后便可选择出宫,不要让无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