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苏曼龙授首(1/2)
吴濬进了玄方国国都李尔特城之后,第一时间并没有直奔王宫,而是直奔府库。然后第二件事就是下令,让王宫内的宫‘女’回家,当然要是自愿留下来继续在他荻原王宫里打杂的,他也接纳。而苏曼龙的那些嫔妃,吴濬只能一个一个客客气气的全部请到元梁城去。
李尔特城,作为一个王都,将彻底成为历史。
至于那些玄方国的百官,吴濬给他们一个新身份,元老院议员。说白了,这些家伙就是领着工资到处聊天的家伙。但是每个议员都要被外舍分配工作任务,说白了,他们要去干活,空了还要对政事发表建议和报告,让他们负责检举贪污和腐败。
外舍议员么,还是从当地各界各行业中推举。说白了,这些元老们,要是没人缘、口碑差的话,也就只能‘混’个聊天的闲职。
整个外舍就是一个大厅,所有外舍议员都是在这里办公的,‘私’密‘交’谈,想都别想。要办什么事,递‘交’公文,留下记录。要是没有公文记录,那就是徇‘私’舞弊,一旦被提刑官查到,就是一个字,斩!
元老院呢,办公地点就豪华多了,在城中广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和百姓闲聊,然后向外舍提‘交’办事公文,也就是说,具体事情怎么办,是他们元老在商量,但是这事情办不办,就由外舍议员说了算。
如果某个元老觉得这事情是好事,但是议舍给否决了,他就可以将被签了否决意见的议案书,提‘交’给内舍,由吴濬、冯宝儿、凌霄、红‘玉’等人决定是否办理或是继续否决。
这就是内外舍制度,只不过以前在北郡,办事卷宗是由百姓直接提‘交’上来,而现在,多了一帮玄方国元老,也跟着百姓一起提‘交’卷宗。
这套制度实行起来极为简便,但却严厉。外舍议员们每天处理卷宗要超过一百二十件才符合吴濬定下的工作量。否则,外舍就会被吴濬问责。这是为了避免外舍议员在那里瞎辩论,耗费时间。这样算来,这些议员在六个时辰的工作时间内,每个时辰都得处理二十件卷宗。这个数目要求,简直就是不让他们过多讨论,基本上,大家听完陈述,稍微想一下,就要拍板同意或是不同意。
此外,提‘交’卷宗还有个规矩,被驳回的卷宗,当月之内不准再提。二次上提的卷宗,若再次被驳回,就一年内不用再提了。当然,不死心的可以上呈内舍,若是内舍也驳回,那就永远别再提了。所以,这就慢慢形成了元老在提‘交’卷宗之前,要先说服那些下决定议员的规矩。
这就让提案这件事,慢慢变得专业,提案人也认真了解整个事情,分析、研究、阐述,不再出现脑子一热,‘乱’‘交’一个卷宗上来的事情。而那些百姓,因为提‘交’卷宗的专业水平不如那些政治人‘精’,也都纷纷委托那些元老,帮他们提案。这样一来,原本那些失了国家之后,觉得自己要过的悲催的那些王公贵族,现在反而找到了乐趣,生活过得还‘挺’滋润的。
如此一来,玄方国,不,应该说荻原国的内政,就真正的稳定下来。
吴濬在一个月内,巡游了自己所占领的国土,将外舍制度推行到每一处城镇,然后又聚集起一帮人才,组建了以冯宝儿、郑凌霄为首的内舍议会,处理那些各地外舍否决掉的却又被提‘交’到京城内舍的卷宗。这个内舍议会,主要由一批官位低微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接到外镇的二次上呈卷宗之后,去调查这个卷宗的相关情况,要到实地调查,盖上当地驻军将领的印信,证实调查工作已经实地进行之后,才能将这个卷宗带回京都内舍,提‘交’给吴濬审阅。
这批年轻人中,居然有好多都是妖族人。而北郡那边听到吴濬在玄方称王之后,居然也渡海逃过来许多人,纷纷被纳入内舍下院,成为案卷调查人。
吴濬给这些人定了个统一的称呼,刺史。所以内舍下院,也被称为刺史院。后来刺史院的工作已经忙不过来,吴濬也就提拔了几个才能高的,封为御史,这几个就专‘门’针对‘性’处